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综合动态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事迹展示8】
桑榆未晚霞满天•担当奉献正当时
——淮安市退休干部朱锦同志简要事迹

发布日期:2025-01-15 10:04 浏览次数: 字体:[ ]

“作为党员,就要永远跟党走,为党工作一生、奉献一生。”这是朱锦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她数十年职业生涯的真实写照。今年68岁的朱锦是淮安市委政法委退休干部,退休后,她每天仍坚持坐清晨七点第一班公交车到班,经常忙得忘记吃饭,甚至加班到深夜,她一如既往亲力亲为、兢兢业业,用满腔热忱续写着敬业奉献之歌,受到了组织的高度肯定、赢得了群众的一致赞许。

一、初心不改,她用永远不变的情怀继续当好政法战线的“急先锋”

朱锦多年在淮安市委政法委工作,负责的平安法治建设、社会治理创新等工作绩效一直位居全省前列,曾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退休后,作为总理家乡人的朱锦,怀着“必须把总理崇高品质传承好、发扬好”的深厚情怀,牵头组织淮阴师范学院法学院对周恩来法治思想进行了系统性、开创性研究。2016年出版了29万字的《周恩来法治思想研究》,先后获得省政府、省社科联和省法学会等法学研究一等奖。2021年又牵头组织编写了26.7万字的《周恩来社会治理思想研究》,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研究的空白。她注重研究成果转化,提炼形成的“周恩来法治思想”课程被评为党员干部教育精品课程,带动掀起了周恩来系列思想研究热潮,在市司法局和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全力支持下,打造集“研、学、悟”为一体的“周恩来与法治”展厅被列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她充分利用熟悉政法工作的优势,主动投身法律援助事业,连续担任两届淮安市法律援助基金会理事长,重点资助侵害妇女、儿童、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典型案件125件,200多户困难家庭受益,为群众避免或挽回损失3000余万元。资助实施的法律援助优秀案件每年均入选“江苏省法律援助十优十好案件”。与淮阴区司法局合作开展“法律援助乡村行”项目,让公交车成为流动的“法律援助宣传站”,让法律援助走进群众生活。

二、担当依旧,她用持续不减的热情自觉当好急难险重的“顶梁柱”

勇于担起市委巡察使命,2016年至2017年,朱锦担任三轮淮安市委巡察组组长,面对陌生领域,她深入探索、积极实践,深入被指导单位,综合运用多种形式查找问题、研判短板弱项,推动工作改进,期间建立的“6+1”工作制度、“八看巡察”模式、“专题式”“点穴式”分类巡察等多项做法在全市、全省推广。工作经验汇编程《努力以严细深实的巡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为巡察工作提供模式范本,受到淮安市纪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2019年,她带队赴县区政法单位开展政治督察,在全省率先打造“闭环式”政治督察工作品牌,被省委政法委工作简报宣传推介。她还先后四次被淮安市委党建办聘为党建指导员,对多个县区和单位党建工作开展督查指导,她挂钩指导的淮安市司法局“律动淮安”党建项目荣获全市创新项目一等奖。

“组织交办的任务,再难都得上”是她的铿锵誓言,2018年,淮安正值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关键窗口期,市委书记亲自点将,朱锦临危受命,负责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巡查督查。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6年多来,用完120多支笔,写完19本笔记本,巡查全市10个县区(平台),跑遍100多个镇街和村居。她经常冒着严寒酷暑带头巡查,忍着膝盖积液带来的疼痛深入一线,一项一项过堂、一个一个达标。她轻伤不下火线,感冒发烧依然早出晚归,上下班高峰时期在主要交通路口记录交通文明情况,在农贸市场暗访市场创建达标情况。在她的领导带动下,全组年均巡查督查点位近4000余个,发现问题8000余个,问题整改率达96.85%。2020年淮安市高分高位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她也因此荣立淮安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二等功。

三、奉献无悔,她用无微不至的关爱主动当好传帮结对的“朱妈妈”

朱锦在居住的市委东大院社区知名度很高,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朱大姐”“朱阿姨”“朱奶奶”,有事都会请她帮忙。退休后,她主动当好党的政策“宣传员”,积极参与“银发生辉•银龄行动”活动,在清江浦区柳树湾街道朝阳社区积极宣传文明城市创建知识,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向居民赠送相关书籍,协调解决创建难题。在淮安生态文旅区山阳湾等社区进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局面》的主题宣讲,受到社区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

她乐做客籍人才的“好妈妈”。在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开展的“朝•夕缘”市直市管退休女干部结对客籍优秀青年人才活动中,她主动了解客籍青年工作与生活情况,上门拜访所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建立“心贴心”交流、“实打实”解难等5项机制。两年来,她统筹谋划、牵头组织了“传承红色基因、筑牢党纪防线”等9次主题活动。每逢春节、端午、中秋,为不让客籍青年感到孤单,她还组织“同过传统佳节、共话美好未来”联谊活动。在她的结对关怀下,客籍青年正留在淮安、建设淮安,有的已入选“淮上英才计划”“533英才骨干人才培养对象”,结对客籍人才在基层一线茁壮成长,“朱妈妈”已经成为青年人才生活中的知心长辈、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