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综合动态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事迹展示7】
扎根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拓荒者”
——连云港市退休干部朱泰曾同志简要事迹

发布日期:2025-01-15 10:01 浏览次数: 字体:[ ]

累计10年,跨越4000公里,耗时1000多天,他蹲点来到新疆深度贫困村——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3号风口”最前沿的策勒县阿日希村。在这里,他访民情,探访近400户人家和所有贫困户;他惠民生,自掏腰包解决当地的教育和就业难题;聚民心,用10T之多的镜头记录民族团结的盛景。

他就是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朱泰曾。

习近平总书记说:“脱贫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地区都不能掉队。”这句话深深扎根朱泰曾心里;即便已79岁高龄,仍发出铿锵誓言:争当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践行者、民族团结的推动者、美好故事的传讲者。

做治疆方略的践行者——从“文化养老”到“文化援疆”

2009年,退休后的朱泰曾爱上文艺组织、DV摄像等活动,平时在本地,就积极参与、广泛动员广大离退休老干部开展文艺惠民、基层调研、旅游推广等,并以百倍热情投身于纪实图像的“拍、剪、播”等,在文化养老中传递正能量。

2014年,他却决定去一趟新疆。原来,作为全国首批援疆干部,1997年前后,朱泰曾在塔城地区行署工作3年,和同班的李鹏结下深厚友谊。2014年,当得知李鹏退休后选择在阿日希村开荒造田,他决定前去探望。

印象中,阿日希村常年干旱缺水、风沙肆虐。但到了村子,看着眼前一簇簇枣树组成的枣园,他恍惚觉得来错了地方。而创造这份“沙海种枣”奇迹的就是李鹏。朱泰曾被老战友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事迹感染。2017年,在二次拜访时,土路已变成柏油路,村民住上安居房,红枣产业初具规模……他深受震撼,一住就是45天,把李鹏事迹拍摄制成视频发到网上,引起强烈反响。朱泰曾决定二次援疆。

适值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印发,朱泰曾被点燃激情,“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从当年起,他便自费多次前往阿日希村,每次至少住3个月,最长一次住了9个月——从组织关怀到基层党建,从入户走访到精准识别,从产业扶贫到成果巩固,都有他奔波的身影;尤其在推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多次参与脱贫攻坚文化汇报、新疆风光片拍摄、民族风俗展示、喀什古城开城仪式等,从“文化养老”蜕变为“文化援疆”。

做民族团结的推动者——成为村民眼中的“阿达西”

朱泰曾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的号召,立志成为搭建民族融合、乡村振兴的“小小沙粒”。

住在简陋的枣园宿舍、蹚着漫天风雪、挤着老乡的马车……在新疆的日子里,这些艰辛成了朱泰曾的日常,但风沙吹不倒他的坚韧本色和赤诚之心。在走访时,他提前努力记住村民的名字;还自掏腰包,购买酸奶、水果和小礼品,送给村里小孩;逢年过节还给孩子包压岁钱、送新鞋,把拍好的照片装帧好后赠送……这些做法让他与村民的心拉得更近,成了“阿达西”(好朋友)。

他特别关注孩子们的教育,常去村小和幼儿园了解和推进教育教学;经常去探望鳏寡老人,义务给他们送牛奶和水果,并帮助解决生活中问题。当得知一家叫阿勒腾古丽的贫困户,因户口年龄信息不实导致无法领取养老金时,他多方奔走,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在他回连时,还专门到连云港高级中学新疆班看望新疆学生,并相约一起吃饭……

因长期驻扎在恶劣环境里以及艰苦的生活饮食,2024年3月,朱泰曾患上肺部疾病,不得不回连云港治疗调养。现在的他,虽遥望大海,但心系4000公里外的村庄,“等到身体好一些后,我还会自费前往,跟村民在一起我最开心!”

做美好故事的传讲者——十年拍摄素材10T之多

朱泰曾说,村子的今天,是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族干部群众用辛勤汗水换来的,鼓舞着他用DV记录下当地扶贫建设、乡村振兴工作,做一名美好故事的传讲者。

养牛村民买吐送•喀吾力忙碌的背影、国语老师阿依古丽教孩子们学习国语时的板书、艾吾扎罕•阿则老人四世同堂时的笑声、翻译努尔夏提客串摄像师时的从容……朱泰曾用近乎直播的方式,将自己嵌入这些质朴、真实的画面中去。

在一次入户走访中,朱泰曾了解到村民库尔班尼亚孜和眼盲老伴曾收养一个汉族女孩。朱泰曾觉得这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好题材。于是从2019年起,数十次去其家中走访拍摄,并帮助他解决儿子的就业和大女儿看病问题,还资助他的汉族女儿上大学。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家人兴奋的一幕,被朱泰曾记录下来。

十年来,朱泰曾为村子拍摄的视频素材有10T之多。作品更多次登上央视《遍地英雄下夕烟》、江苏卫视《优秀纪录片展播》等栏目;专题片《拍客眼中的种枣人》获得江苏电视社教节目奖一等奖,《一个维吾尔族老人和他汉族女儿的故事》更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库尔班尼亚孜因此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模范殊荣。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不辞长作新疆人”。朱泰曾就像塔克拉玛干沙漠上的拓荒者,以真情援疆、持续援疆的追求,将党员初心和干部使命“积木成林”——他用DV捕捉民族团结的时代高光,用赤诚展现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战斗决心,只为诠释一句箴言: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