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综合动态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事迹展示4】
“心服务”照亮残疾人“幸福路”
——常州市退休干部周纪龙同志简要事迹

发布日期:2025-01-15 09:52 浏览次数: 字体:[ ]

周纪龙,1953年10月生,中共党员,1974年10月参加工作,常州市新北区原春江镇春江社区党总支书记。退休后,组织创办新北区残疾人就业圆梦工作室。从当年的1个工作坊,到现在覆盖全区所有镇、街道的17个工作室;从最初帮助15名残疾员工,到帮助300余名残疾人就近就业;从单纯残疾人康复点,到形成助残就业“一条龙”……周纪龙开创了“常州助残”模式,先后获得“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中国好人”“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初心筑梦,创建圆梦工作室

多年社区工作经历,让周纪龙最难忘的是曾接触过的残疾人群。“他们闲散在家,没文化没技术,仅靠每月不足千元的补贴度日,我要为残疾人做点事情”。一句话道出了他创办首家圆梦工作室的初衷和一心为民的初心。

为方便残疾人出行,他决定组织残疾人集中起来做代加工,而最难的问题摆在周纪龙面前——残疾人能做什么产品呢?高科技产品做不来;有污染的产品不能做;有安全隐患的碰不得……为联系适合残疾人加工的产品品种,他跑遍周边地区几十家企业,磨破嘴皮子争取订单。

部分企业虽然接受代加工,但不放心残疾人加工的产品质量。周纪龙自掏腰包安排员工培训,自己也跟着学,常常是自己先学会,再手把手教会工作室员工。常人一学就会的简单操作,对部分轻度智力残疾员工来说,可能要练习一周才能熟练,周纪龙总是不厌其烦,手把手教导,有时还要安抚他们的急躁情绪。

工作室步入正轨后,周纪龙常常组织一些比试、竞赛活动,让员工们在增进技艺中增强自信。一次小组合作技能比赛中,肢体二级残疾的陈建伟、高文华搭档获得第一名,陈建伟说:“别看我们都坐在轮椅上,一点不影响发挥,我可是工作室十年的老工了!”搭档高文华平时需要用手撑住脚走路,但每天能加工超330个电子接线板,是工作室里日均产量最高的。

正是周纪龙的惦念,在残疾人心里筑起了以往“不敢想不敢做”的梦。

匠心逐梦,打造近邻“温暖家”

“帮助一个残疾人,就是帮助一个家庭。”周纪龙认为,工作室不光要解决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还要让他们在快乐中工作。他坚持把“包下来”变成“扶一把”,带领这些家庭找到实现幸福的路径。

“那个一直笑眯眯的周书记每次来都关照我,有什么困难跟他讲,工友们知道我手脚慢,就让我做前面简单的工序。”52岁的李香英来到残疾人圆梦中心工作之前,经历了两次脑部大手术,还遭遇独子的意外离世,身心俱疲,差点失去活下去的勇气。但来到这个大家庭后,周书记关心她,为帮她降低难度,多花一倍时间重新安排工序和计算她的工资。在周纪龙的奔走下,市、区残联还为李香英暂居处进行了卫生间无障碍改造,曾经一无所有的她,自此便有了“娘家”。

每周评比一次谁最棒;过生日的时候,工作室会准备两个蛋糕,一个在单位集体分享,另一个和家人庆祝;定期组织采草莓和文体活动……为让受助者成为助人者,找到人生价值,周纪龙主动链接专业机构,定期开展心理疏导、暖心关爱等服务;为增强成员的身体机能,周纪龙在工作室里配置残疾人康复训练设备,每天安排固定时间进行康复训练。在圆梦工作室,“大拇指轻轻弯曲两下”是感谢之意,成员们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内心的感激和坚强,他们的笑脸,折射出“温暖之家”的氛围。

恒心铸梦,托起稳稳的幸福

周纪龙的梦想是帮助尽可能多的残疾人,而一家工作室十几个工作名额,并不能满足需求,他深知,要想推动工作室覆盖更多残疾人,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参与。

他的“助残模式”一开始就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关注,区残联聘请周纪龙担任区级圆梦中心负责人,有力推进了全区助残事业发展。十多年来,周纪龙带着惊人的毅力和执着的信念,跑遍周边大大小小的社区和企业。“圆梦工作室”终于吐叶开花,从最初的一个小作坊,到目前镇、街道全覆盖,17家圆梦工作室有的建在农村,有的建在城市社区,还有的建在乡镇社区服务中心。所有工作室的中心用房均由政府保障,并先后投入200多万元为员工提供午餐、购买保险以及无障碍改造等。

为确保工作室常态运转,周纪龙探索运行“四个统一”模式,即统一联系加工业务、统一进行物流配送交付、统一安排生产计划、统一进行工资结算,确保一条龙服务、全过程安全,企业支付的加工费根据业绩全部分配给员工,工作室不留一分钱。

一路走来,1900多万个接线端子板、300多万件贴膜、468万个铆件,简单重复的工序、平淡无奇的零件……这些,都见证着“特殊工匠”的努力和非凡。据统计,目前圆梦工作室累计吸纳850名社工自愿加入,帮助317名残疾人就业,实现工资收入210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一万多元。此外,工作室还向有关企业推荐53个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极大改善了这些残疾人家庭的经济生活条件。该助残模式被全省推广。周纪龙精准扶困、全心助残,把残疾人从社会资源的“消耗者”变成社会服务的提供者,用行动帮助更多人圆一个自食其力的梦,挣一个奋斗出来的幸福未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