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退出关怀版 阅读辅助
当前位置:首页
>金秋悦读>文苑

草房子师傅

发布日期:2022-03-08 10:44 浏览次数: 字体:[ ]

在上世代六七十年代,土坯墙、草盖房是我老家的底色,大部分人家三间主房坐北朝南沿河或沿路一字排开,也有个别户以“丁”字形点缀其间,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才有少数人家以两排或三排瓦导檐,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才逐步用瓦取代草盖房。

从我记事时我家就住在两间不大的土墙草房子里,土墙是我父母用搅熟的泥拌麦糠一层一层垒起来的。据父母后来介绍,这个过程既复杂也很讲究,如果泥搅得不熟,黏性不够,不但不美观而且还不安全,所以搅泥很重要,必要时既要手翻还要脚踩。当时父母白天要出工,只能利用放工后的时间来搅泥打墙。一般人家四面墙打好少则20天,多则一个月,而我父母却用了40多天时间才完成。墙打好后,光滑平整的墙面赢来了许多赞美的目光和话语。接着就是上梁、盖草,当年帮我家盖草的是十里八乡最有名的周师傅,据别人介绍说:周师傅盖的草房厚实严密,盖好后用火烧,只能烧掉表面一层,然后用扫帚一扫,就像板一样平整,且多年不用翻修,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我十岁那年春天,父亲也跟着赶时髦,用年终结算的余钱买了几百片瓦,准备换掉檐口已被麻雀掏空的茅草。那天下午,我随父亲一起去请周师傅,正在别人家盖房的周师傅看了看我们父子后说:“听说你儿子在学校成绩很好,又很灵活。长大后如果不去当兵,我愿意收他为徒。”我父亲听后不假思索地说:“好啊,我正愁这小子长大后没有手艺,娶不上老婆呢!”

第二天,天蒙蒙亮,周师傅就来到了我家。梦中的我立即被母亲吆喝了起来,陪周师傅吃了早餐后,父亲让我跟在周师傅后面打下手,周师傅一边工作一边向我介绍换瓦技巧与步骤。为了锻炼我登高的胆量,周师傅让我搬着瓦在梯子上爬上爬下,刚开始我只敢爬到两至三级,再爬高就心慌腿抖,见我这样子,周师傅一点情面也不讲,大声地呵斥并教我动作。在他的逼迫下,我只得硬着头皮继续一级一级往上爬,几次以后,我竟然也能熟练地上下了。周师傅高兴地说:“孺子可教也!”

当天晚上,整个瓦都换结束了。吃晚饭时,我突然冒出一句:“周师傅,你盖的瓦很整齐,但麻雀还可以在瓦下做窝呢!”听了我的话,母亲立即用筷子狠狠地打了我的头:“别快嘴,吃饭!”周师傅听了却哈哈大笑起来:“鬼机灵,我盖了多少人家的房,你是第一个发现这个问题的。我明天再花半天工夫把缝隙堵上,但你必须继续帮我打下手。”

第二天上午,周师傅将沙子、石灰和泥拌好装到灰桶里,让我拎着桶跟在他身后把瓦下的缝隙逐个堵上。随后,他警告我说:“你勤于思考,发现问题是对的,但不准快嘴快舌。否则,我不但不收你这个徒弟,而且准备把我小女儿介绍给你的打算也取消,让你打一辈子光棍。”那时农村孩子最怕的就是找不到老婆,听了周师傅的话后,我赶忙使劲点头:“听您的。”

在以后几年的节假日里,周师傅只要在周边人家盖房子,总是让我跟在他身边,一边教我手艺,一边教我一些做人的道理。在那个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的年代,我跟在周师傅身边既初步学了一些手艺,又能补充身体成长所需的营养。特别是别人家房子砌好要上梁时,周师傅肯定提前一天或自己或让他小女儿来告诉我,让我去“抢”上梁的糕粽等。上梁仪式结束后,周师傅还带我去见主人,并让我说几句喜庆的话,这时主人一高兴又有打赏。久而久之,邻里都知道我是周师傅的徒弟且将来还有可能成为他的女婿,所以只要有人家上梁都主动叫我去“抢”,并让我说上几句吉庆话,甚至后来人家生小孩都请我去“踩生。”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高中毕业那年我没能考上大学,父亲给我20元钱去周师傅家正式拜师。到了周师傅家后,周师傅却一改以前和蔼可亲的面容:“小子,你这徒弟我不收了!瓦工手艺也不是你能学的,继续求学才是上策;今年差几分没考上怕什么,还有明年呢!只要有信心和恒心,我相信你一定能考上!届时我去喝你的喜酒,并把我小女儿嫁给你!”随即让他小女儿把我赶了出来,但分手时他小女儿却悄悄塞给我30元钱说:“我父亲让我给你的复习费用。”

拜师未成,我怏怏而回。但一种新的希望却在我心头涌起: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来报答周师傅,并风风光光地迎娶他的女儿。

经过两年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真的考上了!周师傅也真的来我家喝了酒。但谈到他女儿时他却说:“小子,你就别做美梦了。我女儿是不嫁没有手艺的人的!但我女儿让我代她向你表示祝贺!并希望你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工作,干出成绩,报效家乡!”

听了周师傅的话,感激、感恩的心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来源:盐阜大众报  陈志国 供稿)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