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县区动态

射阳县老干部科技服务志愿者
——科技服务助发展 银发生辉映晚霞

发布日期:2020-09-21 10:56 浏览次数: 字体:[ ]

在美丽的黄海之滨、“一座有爱的小城”——江苏射阳,有一群“不伏枥的老骥”,二十多年如一日,用他们的执着、无私书写着忠诚和担当,用他们的经验、智慧奋蹄在经济社会建设一线。

招贤纳士做强团队创品牌

1999年,射阳县成立了“老年科技协会”,其成员来自全县各行各业退下来的老干部科技服务志愿者。该组织成立以来,一手抓地域性组织建设,一手抓专业性组织建设。在全县14个镇区全部建立了分会,并向村居、社区延伸,全县224个村居全部建立了会员小组。在推进县、镇、村三级地域性组织建设的同时,射阳县还针对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县一级的实际,抓行业老科协组织建设。根据射阳的产业发展现状和人才资源分布情况,先后成立了大米、棉花、大蒜、食用菌、兔业、菊花、机械、摄影、书画、教育、卫生、水利等12个老科协专业分会,遴选不同行业的业务骨干、老专家担任分会长,还从具有高级职称的老科技工作者中挑选出28位学术水平较高、影响较大、有一定活动能力的老专家,组成射阳县“夕阳红”高级专家团,并设立“射阳县老干部科技服务志愿者驿站”,指导全县的一二三产业发展。大米分会利用射阳独特的自然资源,苦心经营“射阳大米”品牌,在大米分会一班人的努力下,“射阳大米”被评为“中国十大好吃大米”之一,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达到185亿元;射阳是全国知名的产棉大县,棉花分会积极协调棉农和收购、加工企业的利益关系,得到国务院领导的肯定;大蒜分会和食用菌分会积极发展大蒜、食用菌两大产业,大蒜和食用菌已成为射阳农民收入的两大支柱,射阳也分别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蒜薹之乡”和“中国平菇之乡”。

多年来,射阳老科协多次获省、市老科协和县委、县政府表彰奖励;多次被评为“优秀社会组织”。2011年,国家老科协《今日科苑》杂志第12期曾以“不伏枥的老骥”为题,报道了射阳老科协主席纪龙邦的先进事迹;今年,纪龙邦同志再次被国家老科协表彰为先进个人。

扬鞭奋蹄普及科技助发展

射阳是农业大县,老科协成立之初,根据射阳农业的发展状况和广大农民的需求,组织数十名专家,编著了35万字的《现代农业答问》一书,印了30000册。老科技工作者、高级农艺师丁超是知名的蔬菜专家,他先后出书35本,约400万字,其中《怎样种菜赚钱多》等19本书,纳入江苏省农家书屋必备书籍;老教育工作者王轩同志,40年来不间断为农民写书,已经出版的有10多本,其中《进城务工读本》、《创业知识与技能》深受进城务工农民的欢迎。除写书外,他们还经常组织送科技、送医疗下乡活动,利用农村集市,把科技知识直接送到农民当中。

创建老科协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是科技普及的重要形式,也是老科技工作者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用武之地。目前,射阳县已有县级科技示范基地12家,市级的有7家、省级的有2家,其中江苏宏健粮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还有老科技工作者挂钩的众多科技示范户,遍布全县各个镇村,成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星星之火。

与时俱进科技创新提质效

老科技工作者参加科普还可以,搞科技创新能行吗?射阳的老科技工作者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创新成果”。射阳县农业是以长棉花为主,高峰时全县棉田达百万亩,棉花总产曾连续7年全国第一。棉花生产花费人工多,农民辛苦程度高。近年来,随着大批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后,棉花生产的用工矛盾就更加突出。一批长期从事棉花生产技术指导工作的老科技工作者,他们发明了棉花连体育苗及其分苗移栽器具,代替原来笨重的棉花营养钵,每亩节省7个工时,降本100多元。此项技术,2004年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07年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紧接着,他们又从梨树嫁接、湖桑嫁接中得到启发,尝试棉花嫁接,他们用海岛棉与常规栽培的陆地棉嫁接,经过3年试验,获得成功。这种嫁接棉平均每亩皮棉产量达到200斤,比常规棉增产15%,2009年再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中国种业》、《中国棉花》等学术刊物相继发表了主要发明人、老科技工作者郭长生同志的学术论文。

他们还积极推广科企合作,利用社会力量,走科技创新之路,和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合作,开发棉花拔秆切碎打捆组合式农机具,每小时能拔秆17.7亩,抵上近百劳动力的作业效率,而且拔秆质量高,断杆和漏拔率不到10%,切碎的棉秆可以直接作为生物质能电厂的燃料,还可以深度开发,制成板材。这项发明,填补了国内空白,2013年获国家发明专利。《科技日报》、《中国日报》、《人民网》、《凤凰网》等数十家境内外媒体相继报道这一发明。

多年来,射阳县的老科技工作者们还在农田水利、家禽养殖、特种农作物种植等领域开展了多项科技创新。截止目前,已有3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