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退出关怀版 阅读辅助
当前位置:首页
>金秋悦读>文苑

行行出状元,特色的就是最好的

发布日期:2020-07-22 11:27 浏览次数: 字体:[ ]

美女作家张爱玲曾经写过,当年她居住在上海时,经常听到小贩穿巷过街叫卖"草炉饼",其声悠扬,引人食欲。其实,真正的"草炉饼"是在盐城市建湖县的上冈镇,而且是曾经被建湖县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的。

我是外地人,早在40多年前就听说过上冈的草炉饼,与上冈酱油、上冈猪头肉合称上冈的三大特色产品。工作期间,也曾经享用过。昨天天气很好,又正值中考首考日,特别的安静,一时兴致所起,陪同老婆驱车专程去吃草炉饼,一睹上冈草炉饼的芳容和制作过程。

草炉饼,是一种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食品,实际上就是一种黄烧饼,只是因为生产工艺比较独特,而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是老一辈的上冈人更是对它喜欢有加。我们一下车,就来了一个骑摩托车的中年汉子,一买就是20只,价格不是很贵,一只2块钱,老婆正在惊讶买这么多怎么吃的时候,又来了一位大姐,说是买50只。快上午10点了,生意还这么好,确实说明上冈草炉饼还是名不虚传的。我们也随手买了10只,上车后尝了尝,感觉不错,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三个大人,行车几十公里专门去吃草炉饼,似乎有点让人觉得好笑。其实,真正是去了解它的文化,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所在。据说,草炉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五年,又因为是用"芦苇草"和"砂缸炉子"生产的,所以才叫"草炉饼"。这个炉子不是一般的炉子,是在镇江订做的无釉砂缸,缸体卧放嵌入灶中,去掉缸底就是炉口,而炕饼烧的草也不是一般的稻草、麦杆草,而是海边长的芦苇草,这种草不仅仅容易燃烧,而且还耐烧,并且火力可以大可以小,最好是不大不小、比较适中,这样炕出来的饼具有"金顶、铜底、玉镶边"的效果,所谓金顶就是饼面子是金色的,饼底焦而不糊,呈古铜色,所以叫铜底,而饼的四周是白色的,叫做玉镶边。刚刚出炉的草炉饼最好吃,香而不腻,脆而不坚,特别的爽口。最主要的是价廉物美、自然环保、食用方便,制作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污染,除了食碱也不放任何化工添加剂,是"土了不能再土"的"本色的味道"。

草炉饼的吃法很多,除了现买现吃外,还有几种吃法。比如蘸油吃,因为上冈生产酱油,而且很出名,人们喜欢在碗里放入一些酱油,再加入少许麻油或香油、白糖,趁热把饼"就"着吃,味道更加的香甜,如果再弄上一杯好茶,那也算是一种享受了。还有可以煮了吃,因为是发了酵的面做的,面又比较厚,再加上是用草火慢慢炕出来的,所以可以放得很久。放得久了,干吃就不怎么好吃,所以凉干了的饼,把它切成小块,在油锅里炒一下,放些水煮一煮,水开了,再放入一、两枚鸡蛋,又当饱、又可口,在农村农民干农活出工,吃上这顿早餐,也算是上档次、有品位、营养科学的了。还有一种吃法,就是趁热,㚒些上冈的刚刚出锅的猪头肉,热饼夹上热的猪头肉,再弄一杯小酒,那真是一绝,可以算是高上大上了,当然,因为好吃的猪头肉毕竟有限、供不应求,所以也有人夾点香肠、火腿肠,有的甚至是咸菜,或者是韭菜炒鸡蛋,那也是别有风味了。难怪上冈周边的人,买起来就是十排、二十排的,主要是家人吃起来方便。

草炉饼好吃,除了是用砂缸炉子和海边芦苇草炕外,主要的还是用料、发醇和兑水相当讲究,比如面粉要好,发醇的时间比较充分,夏天要4个小时左右,到了冬天要在8个小时以上,而且是自然发酵,兑水也要恰到好处,水少了饼会发硬,嚼不动,水多少了,饼贴在炉中时会掉下来或者沾在炉壁上。

看来"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还是千真万确的,"上冈草炉饼"也是出类拔萃,有特色的就是最好的。

盐城市老干部 常逢生 撰文  盐城市老年大学 唐明亮 供稿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