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超老人是一名94岁高龄的离休干部,这天下午,他拄着拐杖对保姆说:“陪我到市委老干部局去,我有一个心愿,要请市局同志帮我实现。”
“请帮我实现心愿”,王益超老人的这句习惯语,几乎成了市委老干部局工作人员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去年,也是在这位保姆的搀扶下,93岁的王老来到市局服务管理处,郑重其事说:“同志,我今天有一个心愿,要请你们帮我完成”。原来,近些日子王老身体不好,住进了医院,离他家所在的亮月社区远了,王老担心不能再象以前那样正常参加社区老干部支部组织的学习活动,要求市局和有关部门协调,将他的组织关系转到医院党支部,以便能就近正常参加组织生活。“同志,我入党六十多年了,听不到党的声音我着急啊!”老人焦急的神情、真诚的眼神,深深地打动了工作人员。老人对党深深的热爱之情,更是让在场的人感动流泪。他们安慰老人不要担心,答应帮他和他党组织关系所在的亮月社区老干部支部协调,让社区老干部支部专门为他安排送学上门。听了这话,老人象孩子一样开心地笑了。
工作人员记得,十多年前,王老也是这么表达他的心愿的。情况是这样的,王益超老人曾担任市某国企负责人,离休后不久适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他原来工作过的国有企业转制,再后来经营不善倒闭,王老的组织关系就由企业破产清算小组临时托管,组织活动不太正常。有着多年党龄和坚强党性原则的王老隔三差五找到市委老干部局服务管理处,反复要求重新找到组织,以便能按期缴纳党费、按时参加组织学习。“听不到党的声音,我心里不安啊!请你帮我完成这个心愿吧!”当时工作人员苦思冥想,一时想不出好办法来帮助王老完成他的心愿。再说,究竟有哪个党支部愿意接纳一个高龄党员呢?这些都是现实难题。不久,中组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提倡老干部支部组织建设“四就近”----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于是,市局工作人员作出大胆尝试,并在组织部门的协调帮助下,将王老的组织关系转到他所居住小区的亮月社区党支部,成了社区党支部年龄最大的特殊党员。王老又能象从前一样正常参加支部学习和活动了,实现了心愿的王老开心极了。据社区反映,王老参加支部活动的热情可高了,不管刮风下雨,支部安排的学习活动他从不缺席,即使身患小疾也要让保姆陪着一起来。后来,随着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六有一提升”工程推进力度的加大,市、县(区)大部分社区都专门成立了社区老干部党支部,象王老这样的“老革命”可以算得上“六有一提升”的最早践行者。
自从去年市局帮助王老协调了亮月社区老干部支部专门为他安排送学上门后,王老经常打电话到市局,夸奖社区老干部支部如何认真负责,两位联络员每个月固定到医院探望他两次,嘘寒问暖,关心他的健康,为他送上最新的学习资料,面对面为他讲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等,让他及时知晓党的方针政策,及时听到党的声音。党组织的关心关爱,让王老感动不已。那么,王老今天来,难道又带来新的心愿了吗?
王老坐定后,说出了他的心愿。原来,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了探索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正常开展老干部支部工作的新路径,市局倡仪各老干部支部大力开展线上支部学习活动,提升老干部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亮月社区老干部支部建立了支部工作微信群,支部书记在群里发放学习资料,支部学习可以在线上进行,方便快捷,特别方便了年老多病、不便出行的老干部。支部考虑到王老年纪大,学会用微信有困难,还是照旧安排联络员戴着口罩上门为他送学。王老几次三番打电话给支部领导,要求支部教会他使用微信技术,他不能再给社区添麻烦。可是无论王老怎么带话给支部领导,送学上门的联络员依然认认真真来到病房为他讲读学习材料。对此,王老不干了,今天他亲自到市局服务管理处,坚定地表达了他的心愿:“请你们教会我用微信,我一定能学会的!入党七十年,我从来没掉过队啊!”。老人急迫的语气和坚定的神情一如当年,在场的人感动得啧啧称赞,他们立刻手把手教王老使用微信,王老的脸上绽放开心的笑容。
(作者:盐城市委老干部局 马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