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沙家浜、无锡第一党支部、常州瞿秋白张太雷纪念馆等革命旧址是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记载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和平与幸福,不畏强暴前赴后继,誓死保卫祖国的动人故事。在盛夏过后的初秋时节,在市级机关工委的组织安排下,75名机关工委宣传干部进行了为期四天的“红色江南行”学习教育活动。
沙家浜的故事历久弥新
记忆中,京剧《沙家浜》的故事连同那闻名暇迩的名曲《智斗》几乎妇孺皆知、家喻户晓。走进常熟沙家浜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所见所闻再次唤醒我们的记忆。沙家浜地处阳澄湖畔,占地近5000亩,其中水面芦苇荡有2200亩之多,湖荡中菱荷相间,芦苇密布,古色古香的画舫载着游客穿行在芦苇迷宫中,仿佛在寻觅芦苇荡里的战争故事;岸上有按抗日战争时期建造的江南小村庄、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新四军活动旧址等,置身其中,让我们有了穿越的感觉,好象阿庆嫂、郭建光等传奇英雄就在身边。
一座保存完好的旧式戏台,“沙奶奶”激情演唱《沙家浜》中《军民鱼水情》片段,她举手投足尽显大义凛然,我们眼前浮现出战争年代里那个坚决拥护共产党和新四军抗日、号召群众厚待新四军伤员并亲自掩护伤病员转移芦苇荡的深明大义的革命老奶奶。经典戏段《智斗》唱段响起,大家凝神静听,不时激动鼓掌,这段熟悉的旋律加深了我们对英雄先烈的崇敬之情。沙家浜教育基地还开设了一项颇具创意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情景剧。在仿古式的青石板小街上,不经意间,迎面走来两个“黑狗子”,在举枪追捕一位穿着长衫的“地下党员”,就在我们看得紧张时,街边的小店里冲出一位新四军战士,举枪阻击国民党士兵。街上响起“噼噼㕷㕷”的“枪声”,夹着“站住”、“快走”等喝令声,我们仿佛置身战争年代,目睹英雄的中华儿女冲锋陷阵、流血牺牲。我们深感和平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无锡第一党支部底蕴厚重
无锡第一支部党建基地位于具有百年历史的公花园内,又被喻为“商业丛林中的信仰圣地,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无锡第一个支部诞生场景雕像”栩栩如生,还原了支部最早成立时四名党员开会的场景:1925年1月,上海地委派董亦湘同志来锡,在公花园的空地上秘密主持召开党员会议,宣布中共无锡支部成立。四名党员中两名分别是蜡烛店和典当行的“伙计”,还有一名则是一位19岁的在校学生。瞻仰群雕,我们由衷感慨:在白色恐怖笼罩的年代,党的先贤们为了共产主义信仰,敢于冲破一切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奋斗、而牺牲。正是因为他们不怕流血牺牲、视死如归的坚强意志和坚韧品质,我们的党才从星星之火不断壮大,形成燎原之势,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党。在第一支部党章学堂,我们观看了两个短片,了解了入党誓词的起源和演变,以及党章的历史沿革。最早的入党誓词诞生于红军时期: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初期,入党誓词根据战争形势的变化,历经多次修改。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首次把入党誓词写进了党章,党的十三大直到十六大通过的党章都重申了这一条,明确了入党誓词的内容。看完短片,我们一行党员举拳宣誓,重温入党誓词,齐声咏唱《国际歌》,心中充满对先烈的崇敬之情,对党的爱戴之情。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是伟大的党挺身而出,勇担重任,将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从水深火热的险境中解放出来,我们才得以过上和平安宁的好日子,伟大的党啊!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你!入党誓词宣誓完毕,我们接着学习了党章的沿革:党的一大在南湖游船上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形成了党章的一些要素,但并不是完全规范意义上的党章。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9年风雨历程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共开了十九次,中国共产党章程也都做了切合实际形势的修改和完善。党章的制定和修改过程,反映了党章不断完善的过程,也反映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映证了我们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常州三杰纪念馆催人泪下
常州是一座拥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江南名城,同时还是一座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涌现出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等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他们既禀承和弘扬了中华文明传统中知识分子的情怀和风骨,又庄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深刻内涵,演绎了近现代中国仁人志士理想与奋斗,担当与牺牲,生动展现了“中国精英”的崇高风范。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示:要以瞿秋白、恽代英等为榜样,增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道德情操。以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等“常州三杰”为代表的党史资源,是常州的红色家谱,是常州的思想根基、文化血脉和精神力量。瞿秋白于1919年参加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同时又是伟大的马克思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短暂的革命一生始终对党忠诚,矢志不渝,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这个柔弱的文人却展现了异常坚强的一面,笑看生死,坚贞不屈,牺牲时年仅36岁。而瞿秋白的入党介绍人张太雷的一生更加短暂,作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代表中国共产党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用五分钟精练精彩的演讲,促成共产国际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合法政党地位。他竭力推进国共合作,组织和领导广州起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并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献出29岁的年轻生命。驻足在瞿秋白和张太雷的遗照前,听着他们的生平介绍,心灵被深深震憾,泪水一遍遍涌进眼眶,心中不断升起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虽然,他们的人生短暂而匆忙,然而,他们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却在天地间永存!
全国文明村蒋巷村希望悠长
参观完上述几个红色教育基地,我们的行程转到参观全国文明村蒋巷村。蒋巷村位于常熟、昆山、太仓三市交界处,村域面积3平方公里,共有村民200户、900人。蒋巷村村级经济实力雄厚,村级设施完备,村容村貌整洁,村民富庶幸福,是典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年来,蒋巷村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总结提炼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打好以工哺农、以农哺旅和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组合拳”,以多样化的手段、多层面的推进、多途径的努力,描绘出强村富民、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实现了养老、医疗等五大保险全覆盖,村民过上了劳有丰得、住有宜居、老有颐养、学有优教、病有良医的幸福生活。在蒋巷村,我们听到众多村民交口称赞一位77岁的老人,他是蒋巷村富裕起来的缔造者、见证者、捍卫者,他就是能人村书记常盛德。常盛德从23岁起就担任村书记,和村民们在共同致富的道路上一起奋斗了54年。村民说,为了让百姓早日富起来,常书记吃辛受苦,创办过多个村工业,为村集体积累赚下第一桶金。为了还青山绿水于民,常书记带头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念”,毅然关闭来钱快、回报率高的小化工,坚持走绿色发展、生态发展道路。村实行土地集约化耕种,科学创办村民股份制企业,工业利润用于修建道路桥梁,打造公园式美丽家园。他带领村民发展旅游民宿,增加绿色收入。走进蒋巷村,象是走进一座风景优美的公园,景色怡人,鸟语花香。眼中所见是整齐划一的一幢幢洋气的别墅,小院前停着汽车,小院里种着名种果疏,桃红柳绿,瓜果飘香,村民们的幸福生活比蜜甜。在村部门前,我们有幸“遇”到了备受村民爱戴的常书记,全体学员激动地鼓起掌,争相上前拉着老人的手,要求和这位吴仁宝似的能人书记合影。后来村民告诉我们,常书记并不是我们碰巧“遇”上的,77岁的常书记每天都要在村里到处转转看看,为乡村振兴、村民致富继续操心操劳。
通过短短四天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重温革命历史,重“走”革命历程,心灵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净化。岁月流逝,曾经的灾难渐行渐远;时光更迭,曾经的硝烟渐渐消散。但是,有一种记忆,中国人民丝毫不曾忘记;更有一种痛楚,中华民族永远铭记在心。我们共产党员要牢记历史,自觉传承英烈精神,继承先烈遗志,时时警醒,珍惜和平,鞭策自己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指引下,将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更富饶!
(市委老干部局 马君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