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至16日,市老干部局戴晓春局长赴阜宁郭墅镇沿川村开展三解三促工作。
慰问建国前老党员黄素珍
慰问困难群众张明凯
走访致富带头人张克志
附
家长里短话民生 访贫济困谋发展
——市委老干部局局长戴晓春赴阜宁郭墅镇沿川村三解三促《民情日记》摘选
5月14日 星期二 晴
连续两天阴雨,今天一早,骄阳似火,似乎一下跨入了盛夏时节。上午8:00,我和办公室的同志带了换洗衣服,洗漱被褥,前往阜宁郭墅镇沿川村驻点开展“三解三促”活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了沿川村。村支书李士松是一个年轻有朝气的小伙,他带我们来到驻点农户皋强家,放下行李后,小李书记和几名村干部介绍了沿川村的基本情况。沿川村位于郭墅镇东, 2001年由原双川村、戴庄村、陡沟村合并,现有8个村民小组,2771个人口,1116个劳力,耕地面积4549亩。现有党员81人;村组干部12人。该村经济较为薄弱,去年人均收入6700多元,比全县平均水平低近1000元,是省定经济薄弱村村,扶贫村。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近几年养殖业发展迅猛,百头猪场有3家,千头猪场1家,万只养鸡场1家。陡沟处于老204国道两侧,现有规模粮食加工、购销一体的企业有两家。
午饭过后,稍作休息,小李书记领着我们先后看了村里的食用油加工厂、福兴米厂和两家畜禽养殖大户。张克志的福兴米厂,占地15亩,现有工人38人,年生产大米1500吨,自创“射河”品牌,转移当地劳力180人,目前经营情况良好。村民张卫东是沿川村的养鸡大户,有近万只左右的蛋肉鸡,年收益在10万元以上。多年的养殖经营,使他们逐渐走上发家致富的路子。张老板向我们介绍说,前一阵受禽流感的影响,禽蛋销售量直线下降,而养殖成本并没有降低,损失较大,但最近形势已有所好转。我向他询问了养殖状况和预防情况,鼓励他们一定要振作起来,沉着应对,树立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尤其是在加强鸡场饲养管理及严格消毒的同时,注重个人卫生,确保身体健康。并建议通过深加工等方式积极拓宽禽蛋售路,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点。走访中,小李书记略带兴奋地告诉我们:沿川村这几年在致富农民、发展村级经济上已有了一定起色。原来村里债务83.44万元,这两年通过省里的村级债务化解、市扶贫工作队帮扶、村里各种资源挖掘、资产出租,不仅消化了21.93万元的债务,还修了5公里水泥路、6公里沙石路、5座排灌站、3座桥。通过走访,沿川村这些鲜活典型引起我的思考:当前村级组织如何壮大自身积累;如何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发展家庭增收致富项目;如何推进种养业结构调整,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围绕这些问题,晚饭后我和小李书记对沿川富民强村的具体措施做了认真地梳理。
5月15日 星期三 晴
清晨的沿川村,绿油油麦浪,淡淡的炊烟,沁人心脾的蚕豆花香,真是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房东皋强年近五十,妻子和儿子、媳妇在上海打工,老皋一人在家,地里农活全部由老皋一人打理。吃完早饭,老皋说今天上午要去菜园除草,我见老皋人手少,农活重,便主动帮忙。五月初夏,气温还不算太高,即使如此只劳动了片刻就大汗淋漓。好在年轻时我在农村插过队,对这些农活还是有些基础的,只是久不劳动,拿起锄头来感觉没那么轻松。老皋显然是没想到我真能干得上手,见我还有模有样,连连称赞。
劳动后,在小李书记的带领下我们走访了几位建国前老党员、老干部和困难群众。建国前老党员黄素珍已是92岁高龄,老人家1946年参加新四军,目前和小儿子住在一起,身体矍铄,平时还能帮家里干点家务。黄老是国家的功臣,我走访的本意是想关心下她的个人生活,看是否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可黄老却说:自古种田要缴税,现在共产党不仅不受农业税,还发放粮种、农机补助和养老补贴。以前村里都是泥路,一到雨天就一腿泥,现在好了下雨也可不穿雨靴。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大家都记在心里,我作为一名老党员也深感自豪呀!我让她提提要求,他们却只对农村的发展建设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这才是革命前辈真正的高风亮节,令人从心底钦佩。
特困户张明凯已有70多岁,原来是村里的保管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患肝炎多年不能劳动,小儿子是智障患者,没有结婚,去年老伴又患上食道癌,家里无生活来源。村里把老张作为重点照顾对象,为他们办了低保,逢年过节经常送钱送物。张奶奶已是癌症晚期,医院建议保守治疗,望着躺在床上骨瘦如柴、不断咳嗽的张奶奶和头发苍白,脸色憔悴的老张,我不由心酸。临走前,我掏了500元钱给卧病在床的张奶奶,老人深陷的眼窝中流下激动的泪水,轻声地说:“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不是新农保的好政策,不是党和政府及村里的照顾,我哪能活到今天呀,我知足了。”面对这场景,我眼角湿润了,反复叮嘱她要好好保重身体,树立信心,下半年还会再来看望她。
5月16日 星期四 阴
上午,走访接待了驻地附近的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普通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容易。下午,我和沿川村两委成员、部分党员和群众代表进行座谈。由于新的党群服务中心正在筹建中,座谈会放在老皋家举行。会上,大家积极发言,畅所欲言,对沿川村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与会人员讨论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一是村集体经济债务负担较重,要增强发展信心。目前村级积累少,群众致富途径少,发展经济困难较多,但还要不畏艰难,想方设法,从村情出发,帮助农民增收,要重点在米业加工,特色农业上下功夫。二是阜宁县今年把区域供水工作纳入为民办实事10大工程之一,涉及沿川村管网达21公里,目前三级管网正在施工,三级管网费用需要村里负担,资金缺口较大。三是村级组织建设。沿川村组干部共有12人,平均年龄已达55岁。考虑村委班子年龄偏大,青黄不接的状况,村委会要早点着手考虑增添年轻成员。对这三方面的问题,经讨论,大家认为三级管网建设只需解决资金问题,建设资金可部分自筹,部分向政府或有关部门申请扶助;要打造特色产业。利用村民有米业加工的传统优势,支持帮扶村民扩大加工规模,提升加工技术,成立米业加工合作社;解决债务难题需千方百计发展村集体经济,盘活集体资产,抓住上级部门债务化解的机会,清理全村债务,减轻村集体负担。
针对新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后缺少办公用品,电脑耗材问题,我当场表态购买器材的一万多元资金将通过局职工捐助,企业赞助等形式帮助解决,并建议在新的党群综合服务中心设立老年人活动室,将促成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市老年大学与村老年活动室牵手结对,给予支持,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质量。
下午5:00,返回前与老皋话别,老皋反复说:“您还要来啊!”口气就像亲戚要常走常亲,让我恋恋不舍。再见了沿川村的父老乡亲,有空我还会再来看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