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有所结缘,吾独缘结于读书;世人皆有其乐,吾唯以笔墨作伴为乐事,除了读书看报,撰文赋诗而外,其它风风光光红红绿绿的事都与我无关,朋友们有的赞我活得洒脱,更多的是嘲我形同枯木,远远落后于时代。对此,我都付之一笑,蓦然回首,七十多个春夏秋冬弹指而过,令人惊叹,又让人无奈。七十几年所走过的路,变成了诗歌,变成了故事,变成了诗歌、故事的往事,时间长了,酸甜苦辣的味儿都会淡化。找个地方静下来重新回味,却都能咀嚼出些趣儿来,并将从中获得新的感悟。
这个地方就是我的书房,从未起过名字,从大门口朝内望去,房间里的吊兰安详地绿着,竹节海棠们像弥勒佛一般幸福雍容,植物的气息温良恭俭,四周弥满着朦胧的欣悦。
小屋腾出一大面墙做书架,大面书墙迤逦连绵,像广袤的原野,那些书像原野上茂密的麦子和花朵,散发着芬芳。
我的书桌不大。一台电脑,铁青在书墙上,整天像沉默,沉思着。放着刻有“江苏省诗词协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字样的紫砂茶壶和铁观音茶筒。茶汁不时地从这里滴沥出来,苦涩到我的舌头发麻,然而微香又在苦涩的尽头安慰味蕾。苦难到极致,爱随之产生。
当我把肉身挤进这间狭小的书房,就自由了。此时不论在睛朗的白天,还是夜色笼罩着,我的思想苏醒,一切鲜活,一切给力。我的爱就为之生动,化为心声。书墙提供原动力,铁观音赶走疲劳,电脑心甘情愿地蘸着灵魂的胆汁和思想的血色,开始了文字的修行和朝觐。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生,经过思想的冶炼,变成书行,散发着清香的墨花。每一朵墨花都是爱的思考,爱的述说。记录下从内心里流出来的每一个字。
静谧的小屋充满了温馨爱的感觉,时有缕缕书香浸润我的肺腑,哲人的睿语、史家的评说,启迪着我的心田。心静如水,把烦恼和焦躁,忘得干干净净。倦伏案头,拿起“逍遥笔”,写下生活的感受,写下幸福的感觉。用真诚和信任,写下人间最美好的亲情与友爱,写下那份刻骨铭心的恋情。用一颗感恩的心,用我的笔,回报我所有可敬可爱的人。用我的墨,淹没那些污泥浊水。
从少到老,倾注写稿,谈不上名和利,何以乐此不疲,情缘未了?就是因为它抒发了我的心灵,记录了人生长河中美好的片断,可以唤起我对昔日往事的记忆;它写下了我坎坷道路上的足印,能够砥砺我奋进。因此,每当我完成一篇稿子,心中就有一种满足的愉悦,它毕竟是我浪迹人世中留下的一点墨迹 。一次作品发表,心情就像演员一次登台亮相成功般激动。可以这么说,现在的激情不减当年。诗歌需要激情,没了激情,写不出诗歌,每一次文学作品发表,每一次获奖,我都将好消息告诉老伴,她的眼里也同样充满阳光。
看来,文学这东西,能滋补人的生命。我对文学的执着追求,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每天,不是写作,便在网上与天南海北的网友聊天。接触的大多是中、青年文友,我感染到他们的青春活力,创作兴致也更加浓烈。这些年来,从写诗词,写楹联,写散文,写纪实发展到搞杜撰,几种体裁同时并用,可谓左右开弓。许多诗文还上了大报大刊,从省内延伸到省外,你说,我能不愉快吗?所以,我的新浪网名就叫“愉快浏览”。
小时候我在上海《青年报》上发表处女作,就开始在文学道路上攀爬,日月乾坤50多年后,仍视文学为生命。曾有一篇散文《我与诗词的恋爱》,《中国老年报》副刋头条刋岀,得到了众多文友的钟爱,也道出了我对文学的痴迷,文学是我的终生情人。努力实践这个诺言:文学将陪伴我的余生。
我也知道,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写作以外的诱惑实在是太多了,那种在报刊上登一篇小文章,能招人羡慕,早成为聊以自慰的回忆。如今,除了莫言那样的大家,作家头上那顶夺目的光环也不在那样绚丽。写作,只不过是衣食丰足不愿混同流俗的人,用以润滑灵魂的东西。世俗生活虽令人烦恼,人间烟火虽然使人疲惫,但是,爱心不灭,温情尚在,我仍然眷恋着,喜爱着。
但也有不少早年的文友,在一些场合,曾旁敲侧击地说,如今退休闲着拿工资,不必再为写作抓头发了!我听着,随他咋说,怎样活,是各人的自由。我如今还搞文学创作,是因为文学养情人。这几十年,我不是一步一步跟着文学情人走过来吗?
他听后,说,好一句文学养情人,名言!
(盐城市老干部文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