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作用发挥

张玉明:退而不休,帮扶青年农民地里“刨金”

发布日期:2020-05-21 16:27 浏览次数: 字体:[ ]


“张老,我家有两块地机插秧苗有点黄瘦,请您看看是什么原因,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好的,我马上去看看。”5月12日上午,盐城市建湖县建阳镇瓦瓷村村民赵宏成说完,立即得到今年已77岁的高级农艺师张玉明的答复。

建湖县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高级农艺师张玉明,始终牢记一名党员的初心使命和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职责担当,退而不休,坚持不懈地为农民服务,常年奔波于田间地头,给青年农民扶志、扶技,助力创业致富,发挥余热。

骑车下乡,15年相当于绕地球3圈

张玉明自小就与农业、农村、农民结下了深厚感情。1963年高中毕业后,在家乡务农时就对农业产生了浓厚兴趣的张玉明,在参加过水稻专家陈永康主持的水稻育秧现场会后,更是领略了农业科技的神奇。1965年,张玉明毅然报考苏北农学院农学系。

2004年退休后,张玉明先后主动与建阳镇、近湖街道、芦沟镇的多个家庭农场、农业试验基地、专业合作社,就常规南粳9108机插稻、杂交粳稻2650机插稻高产片等技术扶持结成帮扶对象。从播种到收割,天天骑着电瓶车来回奔波指导。有人算过:张老一天骑车50公里,一年按200天计算,15年下来,路程可绕地球3圈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玉明帮扶的春鹏家庭农场赵宏成、蓝田专业合作社蓝海鹏、成成家庭农场商国玲、冈西镇徐王村唐勇种植的水稻,2017年亩产量均达750—800公斤,高产田块达968公斤,亩纯收入达850—1000元,比以前增加150—200元。

张玉明还经常到冈西镇徐王村、钟庄街道钟西居委会、庆丰镇东升村等青年农民种植田块进行技术指导;与上冈镇沙汪村、九龙口镇收成村等20多个种粮大户正常保持电话联系和不定期踏田指导;经常对阜宁、射阳和国营农场承包土地的亲友,通过手机视频进行技术传授。建阳镇瓦瓷村春鹏家庭农场赵宏成说:“我们能在土里‘刨金’,多亏了张老的悉心指导!”

15年来,张玉明相继与建阳镇、钟庄街道、庆丰镇、芦沟镇、九龙口镇等20多名青年农民结对帮扶创业。这些结对帮扶对象年龄和他子女相仿,张玉明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看待,传授农业科技,尽力帮扶这些青年农民创业,脱贫致富。

自费租房,跟踪帮扶残疾青年创业

2005年9月上旬,张玉明因心脏不适去医院,在候诊室偶遇一位残疾青年。相谈中得知他是建阳镇瓦瓷村三组人,名叫赵宏成,幼年因病致左腿残疾,不能做重活。其父于2004年患肝癌去世,其母常年生病,弟弟尚未成家,父亲去世时留下了近10万元债务。听了小赵的叙述,张玉明顿生怜悯之心,决意帮他一把。

张玉明对小赵的帮扶,先从扶志入手,帮他树立信心。刚开始时,张玉明骑车在建湖县城与建阳镇之间来回奔波。后来,张玉明自掏3000元在建阳租房住下来,以方便对小赵指导。小赵在本村的种植规模由15亩发展到45亩,在地方党委、政府和各级关工委的支持下,逐步扩大到400多亩。还在邻近的两村承包200亩,高作镇季墩村承包50亩,阜宁县公兴镇刘舍村承包100亩,合计承包面积达751亩。

为方便指导,小赵承包地包到哪里,张玉明的住房就租到哪里,十几年中搬了3次家,步步跟踪帮扶,促进小赵稳步发展。2014年,小赵创建了家庭农场,并先后获得“市级青年农民创业基地”“青年农民创业之星”和“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称号。

鞠躬尽瘁,坚持奉献发挥余热

十多年间,张玉明患过心脏病、急性尿阻流、脑梗等疾病,先后5次住院,心脏和前列腺两次动手术。每次住院期间,子女及亲朋好友探望时都好言劝他不要再跑了,赶快回家养老。但张玉明总是当面答应绝不再跑,一出医院仍是不停奔波。

在他十几年的奔波途中也遇过几次险。一次在下乡途中,张玉明被一辆小轿车碰倒,摔断了一颗门牙,头破血流,昏迷不醒,幸好有过路的人打120把他送到医院。受到他特别关爱的残疾青年小赵听说后,立即送来了鸡汤。经医院检查无大碍后,张玉明顾不上疼痛,放弃休息,不顾家人的阻拦,又骑车出去现场指导。

退休以来,张玉明共编写农业科技资料30期,印发各类“明白纸”5万多份;编写农业科技培训书籍3本,印发4万册;参与农业科研试验15项,其中协助单位开展的“十一五”国家粮食丰产工程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去年他被省农业农村厅、省关工委表彰为“三扶两创”(扶志、扶技、扶创业,创建创业示范基地、评选创业之星)工作先进个人。

这位古稀老人,在帮扶青年创业中饱尝了酸甜苦辣。他说:“我是一名老党员,不忘初心,利用我的技术能力,帮助青年创业,脱贫致富,我感到无比快乐,心里充满了甜蜜,余生还会尽己所能,继续为农民、为社会多做一点贡献。”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